印度昨日公布,7月官方失业率按月降0.4个百分点至5.2%。该国自今年4月起发表月度劳工市场调查。不过,有专家及学者对官方失业率数据的可靠性提出质疑。
《彭博》引述Azim Premji大学经济学教授Amit Basole称,新增月度调查有助填补一直以来漏洞,但官方数据低估了印度的就业不足率。就业不足率指职位未能充分利用在职者技术、教育程度或可工作时间。
新增月度调查将过去一周工作最少一小时的人视为在职者,包括未有薪酬的家庭劳工。该定义符合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标准,但未必适合印度,因大部分工作都是非正式。
Basole称,对就业过分宽松的定义或令失业人数被低估,作为14亿人口大国,对就业的不准确定义或导致政策干预不符目标。Basole称,印度需要可靠的就业不足数据。他质疑印度是否已最大程度利用其人力资本?失业人数只是其中一部分,因许多人受雇,但利用程度远低於可发挥水平。
印度政府就统计方法提出辩解,指数据收集及汇报准则都与世银等机构所用国际标准一致。
巴克莱银行首席印度经济师Aastha Gudwani在一份客户报告称,印度最新月度就业数据有局限性,以过去一周作基准,难以与过去季度数据作比较。
Basole称,印度官方名义失业数字具「误导性」,因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人们不能承受长期失业,需要从事非正式工作。在已发展国家,因为社会保障制度较全面,教育程度较高,人们可以忍受更长时间求职。
《彭博》称,对印度这类国家而言,对特定年龄层的失业统计或较全国性失业率更能反映实际。印度官方数据指在15至29岁群体中,失业率由6月的15.3%降至7月的14.9%。但如果过去多年缺乏可靠官方数据,许多经济师转利用私人数据商CMIE(监测印度经济中心)的失业率数据。CMIE估算7月印度失业率6.8%,而20至24岁群体失业率达35.9%。据CMIE行政总裁兼董事总经理Mahesh Vyas称,机构视统计日内工作最少四小时的人为在职人士。(da/u)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