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BC》報導,前英國副首相、曾任 Meta Platforms(META.US) 政策主管 Nick Clegg 日前警告,人工智慧 (AI) 領域的市場修正機率「相當高」,並對「人工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的過度炒作提出質疑。他認為,AI 熱潮導致企業估值「瘋狂飆高」,出現典型泡沫跡象。
Clegg 在接受《CNBC》節目《Squawk Box Europe》訪問時指出,當前市場出現「令人難以置信、幾近瘋狂的估值」,交易幾乎以「每小時」的頻率進行。他說:「你得想想,這樣下去恐怕遲早會出現修正。」並強調此種情況發生的機率「相當高」。
AI 估值過熱 恐出現泡沫性修正
Clegg 表示,AI 產業目前的問題在於,雲端巨擘 (Hyperscalers) 正投入數千億美元建設資料中心,但尚不清楚能否在未來回收成本,或證明其商業模式具長期可行性。
他說,這顯然會帶來一些挑戰,尤其是整個產業建立在「大型語言模型」(LLM) 的基礎上,而這種架構本身仍存在不確定性。
他指出,這波 AI 狂熱已使市場出現泡沫特徵──即估值遠高於企業基本面。他認為修正的關鍵在於,這些科技巨頭能否轉化龐大資本投入為可持續的利潤來源。
Clegg 並非首次提醒科技行業的循環性風險。他回顧自己在 Meta 的經驗指出,該公司與亞馬遜 (AMZN.US) 與 Google(GOOGL.US) 等同業都曾歷經 2000 年網路泡沫破滅,但最終仍在低潮中重新站穩。他說:「泡沫破裂並不代表產業的終結,反而可能是促進真正創新的時刻。」
反對「超級智慧」炒作 強調實用與落地應用
Clegg 進一步指出,產業當前的另一個誤區,是過度追逐「人工超級智慧」──指 AI 超越人類智慧、被視為「科技終極聖杯」的概念。他說,這與人工一般智慧 (AGI, 具備人類等級能力) 不同,後者在現實中更具應用潛力。
包括軟銀 (SoftBank) 創辦人孫正義及 Meta 執行長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 等科技領袖,都曾公開支持開發超級智慧技術。Meta 今年初更成立 AI 研究實驗室,投入長期開發相關技術。
然而 Clegg 認為,「這類基於機率推演的 AI 技術仍有其極限,」不太可能達成外界想像中的「萬能 AI」。但他強調,AI 技術仍將持續發展並對產業造成巨大影響,「只是不會像有些人宣稱的那麼快」。
AI 是真實革命 但採用速度可能被高估
Clegg 認為,AI 的確是未來經濟的重要驅動力,但社會整體的採用速度會比矽谷預期更慢。他說:「在矽谷,人們總以為周二發明的技術,周四全世界就會用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桌上型電腦從技術可行到普及花了 20 年。」
他預期 AI 的普及速度將依產業與地區而異,短期內可見「低垂果實」的應用,例如企業流程自動化與消費性服務,但全面滲透仍需時間。
Clegg 的觀點與多數科技領袖相呼應:AI 泡沫的確存在,但並不代表 AI 浪潮會消退。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 (Jeff Bezos) 日前也表示,雖然 AI 投資正形成「產業性泡沫」,但「AI 是真實的,且將改變每一個產業」。
Clegg 最後強調,投資人應關注 AI 落地實效與商業可持續性,而非陷入過度理想化的超級智慧願景。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