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再擴大晶片管制,針對出口至中國的輝達 (NVDA.US) H20 發出新的出口許可要求,輝達本季將因此提列 55 億美元費用,周三 (16 日) 股價收跌 6.87% 至每股 104.49 美元,而面對這項最新禁令,專家認為,中國 AI 產業鏈將透過三條核心路徑展開突圍。
H20 晶片原本支撐著中國大模型訓練的關鍵需求,騰訊、DeepSeek 等企業已基於該晶片建構數千張規模的運算集群,其集群訓練能力甚至接近國際頭部雲服務商水準,但美國此次將禁令範圍擴大至所有關聯中國實體的晶片,包括母公司位於中國的跨國企業,徹底切斷 H20 的流通管道。
在科技封鎖升級的倒逼下,中國 AI 產業展現出三重破局策略。首當其衝的是國產晶片的加速替代品。華為昇騰 910B 已在騰訊、螞蟻集團等企業投入規模化應用,其訓練效率較前代提升 40%。沐曦科技的雲芯 X 系列更實現 7 奈米製程突破,獲得政府算力平台優先採購承諾。
值得注意的是,國產晶片正形成「2+3」技術矩陣—華為昇騰與百度崑崙構成主力,燧原、登臨、沐曦專注細分領域,國家算力調度平台已明確要求新建項目國產化率不低於 60%。
消費級顯示卡意外成為第二戰場。輝達 RTX 4090 憑藉其 24GB 顯存優勢,被資料中心改造成替代方案,市價短期內暴漲 40%。這種「遊戲卡商用化」現象迫使美國考慮擴大管制範圍,但已為國產替代爭取到寶貴窗口期。深圳華強北已出現針對資料中心的顯示卡客製化改裝服務,透過液冷改造和叢集化部署提升能源效率比。
第三條路徑指向全球化佈局重構。部分中資企業開始在馬來西亞、泰國建置算力節點,透過離岸資料中心承接跨國 AI 訓練任務。
某重量級創業公司透露,正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搭建的千卡集群已接入中東主權基金資料資源。這種「技術出海」模式既規避直接出口限制,又透過離岸外包形式取得先進製程晶片,但美方要求所有關聯中國實體的海外專案仍需申請許可,使得該路徑存在政策風險。
輝達的長期佈局正發生微妙轉變。儘管失去中國市場,但在美歐市場的溢價能力持續提升,Meta、Google 等企業已簽署三年期 H100/H200 晶片採購協議。
更值得關注的是,黃仁勳日前在財報會議中強調將加速 DGX Cloud 服務落地,暗示其策略重心向軟體生態遷移。這種調整恐讓輝達在失去部分市佔率的同時,強化對高端 AI 算力的控制權。
這場晶片戰爭暴露出全球科技產業的深層裂變。美國智庫 CSIS 警告,中國透過 H20 集群累積的分散式訓練經驗,可能使國產晶片在演算法優化層面形成反超。
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國晶片禁令可能使中國 AI 發展落後 12-18 個月,但中長期將催生價值千億美元的替代市場。對投資人而言,科技自主化過程中的設備國產化、算力調度平台、先進封裝三條主線已顯現結構性機會。
北京某 AI 實驗室負責人坦言:「當外部供應受限時,我們反而獲得自主設計異構運算架構的機會。」
從華為昇騰 910B 到即將面世的國產 7 奈米製程晶片,中國半導體產業正經歷從技術追趕到生態重構的質變。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